12月22日,“福建船政--清末自强运动的先驱”特展在台北开幕。70多件文物及展品和百余帧珍贵图片,展现中国近代奋发图强,尤其是船政沿革和海军建设等的成就和历程。
图为特展现场。
揭幕茶会今日在台北张荣发基金会大楼举行,会中为“船政时期”制造的清朝首艘铁甲双层木壳巡洋舰“开济号”的解剖模型船举行揭幕仪式。
而首度曝光的“开济号”大型解剖模型船,长7米、高3.6米,精采呈现开济号首度使用的“铁木合构”船体;开济号排水量高达2200吨,当年是清廷应李鸿章建议所兴建的大型军舰。此次展出的“开济号”解剖模型船,是以零组件方式从大陆运来台湾,台湾长荣海事博物馆也特地从山东烟台请来老师傅,足足花了7天才组装完成。
据悉,此次为期6个月的特展,由福建马尾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和台湾长荣海事博物馆联合举办,分为船政创办、科教夙愿、产业先驱、海军摇篮4部分,展出70多件文物及辅助展品、一百多帧珍贵图片,包括一级文物“通济”舰舵轮、1866年生产的立式蒸汽机模型、“大清船政成功”的御赐金牌等等。
此外,展览还将播放纪念福建船政140周年纪录片《百年船政》、电视剧《船政风云》,并邀请多位近代史专家办讲座。
据介绍,“船政”泛指与船舶相关的事务,包括造船、修船、船舶管理、建立海军、培训官兵等。福建船政于1866年在福建马尾设立,沈葆祯是首任船政大臣,并设置“船政学堂”,培养清朝海军人才。